补虚药
中药补虚药栏目主要为您介绍什么是补虚药、补虚药的种类、补虚药的功效大全等补虚药相关知识,让您清楚地了解并掌握补虚药知识。

粟米
粟米别名:白梁粟、粢米(陶弘景),粟谷(《齐民要术》),小米(《本草蒙筌》),硬粟(《医学入门》),籼粟(《纲目》),谷子、寒粟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黄粟(《陆川本草》),稞子(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)。性味:甘咸 更多 >>

猪肚
猪肚性味:味甘,性温。归经:归脾、胃经。入药部位:猪的胃。猪肚的用法用量内服:煮食,适量;或入丸剂。炮制:宰杀后,剖开腹部,取出胃,洗净,鲜用或冷藏。猪肚的功效作用功效:补虚损,健脾胃。主 更多 >>

大豆黄
大豆黄别名:大豆蘖、黄卷、卷蘖、黄卷皮。性味:味甘,性平。归经:归脾、胃、肺经。入药部位:植物的种子炮制品。形态特征:本品略呈肾形,长约8mm,宽约6mm。表面黄色或黄棕色,微皱缩,一侧 更多 >>

糯米泔
糯米泔别名:粘米泔水《本草述》。性味:味甘,性凉。糯米泔的用法用量内服:加热温饮,100-200ml。糯米泔的功效作用功效:除烦,止渴。主治:用于霍乱,心烦口渴。糯米泔的附方治霍乱,心惊热, 更多 >>

番薯
番薯别名:朱薯(《闽书》),山芋、甘薯(《群芳谱》),红山药(《农政全书》),香薯蓣、红薯(《汲县志》),金薯(《甘薯录》),番茹、土瓜(《纲目拾遗》),地瓜(《闽杂记》),红苕(《广州植物志》),白薯(《岭南草 更多 >>

羊肉
羊肉性味:味甘,性热。归经:归胃、脾、肾经。入药部位:肉。羊肉的用法用量内服:煮食或煎汤,125-250g;或入丸剂。炮制:宰羊时取肉,鲜用。羊肉的功效作用功效:温中暖肾,益气补虚。主治:用于 更多 >>

糯米
糯米别名:稻米、江米、元米。性味:甘,温。归经:入脾、胃、肺经。入药部位:为禾本科植物稻(糯稻)的种仁。糯米的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两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糯米的功效作用 更多 >>

西洋参
西洋参别名:花旗参。性味:性凉,味甘、微苦。归经:归心、肺、肾经。入药部位: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。形态特征:本品呈纺锤形、圆柱形或圆锥形,长3~12cm,直径0.8~2cm 更多 >>

高丽参
高丽参别名:朝鲜参、别直参。性味:微温,甘,苦。归经:心,脾,肺。形态特征:呈长柱状,上半部均压制成不规则的方柱形,长7-16cm,直径1-2cm;表面红棕色至深红棕色,有光泽,略透明,皮细腻显油 更多 >>

红芪
红芪别名:岩黄芪、黑芪。性味:味甘,性微温。归经:归肺、脾经。入药部位: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。形态特征:本品呈圆柱形,少有分枝,上端略粗,长10~50cm,直径0.6~2cm。表面灰红 更多 >>

黄芪
黄芪别名:棉芪,黄耆,独椹,蜀脂,百本,百药棉,黄参,血参,人衔等。性味:甘,温。归经:归肺、脾经。入药部位: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。形态特征:本品呈圆柱形,有的有分枝,上 更多 >>